|
本帖最后由 蔡司伊康耶拿 于 2013-7-8 07:07 编辑
超游提示: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太硬太难啃的话,不妨先拉到最后,看看《超游后记》部分的轻松说明。
论运动
运动是变化形式之一,并且是最常见的变化形式。在月下世界,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人的走动、球的滚动、水的滴落或是鸟的高飞;在月上世界,月亮、贤者、天灯、太阳、恶魔、女神之眼与麦比乌斯这七颗星星在天壳上做完美而恒久的圆周运动。(至于天壳本身是不是与星星一同运动,还是仅星星在运动天壳不运动,这需另作讨论。)如此多的运动形式,因此让我们先来确定一下什么是运动。
§运动的定义
运动,是指物在时间内、在空间中发生连续的位置变化的现象。这里之所以用了“物”,而没有使用“物体”这个词语作为讨论的对象,是因为一些不能归纳为物体的物也发生着运动。例如点燃的火苗,有一部分焰会上升而从焰的主体分离出去。再例如夏维朗城内许多小型瀑布,飞溅起的许多水花也正进行着向外或向下溅出的运动。因此运动的发生主体并不仅限于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还包括不能归纳为物体的物。时间与空间是物发生运动的两个介质,既没有独立于时间而发生的空间中的运动;也没有独立于空间而发生的时间内的运动。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在清水里注入红酒,红酒慢慢在清水中扩散开来。这种扩散亦是物的一种运动。虽然从外表看来,这种运动只发生在时间内,而在空间中并没有发生杯子的移动,但就红酒液体的位置来看,当它发生扩散运动时,它确实与清水在杯内空间中发生了连续的位置交换。因此液体的相互扩散也是符合上述运动定义的物的运动形式。而连续性则是运动的特征。尽管我们可以在思维里、在口头上以及其他一切思维形式上将一个物体不连续地移动到另一个地方,但实际真正发生的运动始终是连续的。并且运动的连续性是既发生在时间内的连续性,也发生在空间中的连续性。并不存在仅在时间内连续不在空间中连续的运动,也不存在不在时间内连续仅在空间中连续的运动。有些运动尽管非常快(例如昆虫的飞舞)但经过细致的观察,发现其仍在时间内与空间中是连续的。在月下世界是如此,在月上世界同样是如此,我们看到的七颗星星(或许还包含了天壳本身)同样是连续地在时间内在空间中运动着。尽管每到白天我们看不见除了太阳以外的星星,每到晚上我们只能看到除了太阳以外的星星,但根据时间以及方位来推测,当这些星星在其不出现的时间内,即作圆周运动至大地以下的时间内,仍发生着符合上述定义的运动。
§运动物的分类
通过观察,我们还能得到这样一个结论:运动物可分为主动运动物与受迫运动物两类。这两类运动物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主动运动物可以自行地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或是由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或保持运动状态,无需其他物的作用。而受迫运动物要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或保持运动状态,都必须依赖于其他运动物的持续作用。受迫运动物之所以运动而依赖于其的其他运动物——我们称之为:施迫物 ——既可以是运动中的主动运动物,也可以是运动中的受迫运动物。前者例如人以手堆动一个箱子,人的手就是施迫物,后者例如一个运动中的球撞击到了另一个静止的球,静止的球也被推动,前一个球就是施迫物。此外,主动运动物既可以做主动运动,也可以做受迫运动,实例就是一个人既可以自行走路,也可以因他人或他物的挤压而移动,但受迫运动物只能做受迫运动,不能做主动运动。
主动运动物与受迫运动物的区分通常与灵智有关。通常有灵智的物都是主动运动物,例如人、动物、昆虫、鱼以及植物。植物的主动运动虽然十分不明显,但其仍是缓慢运动并且生长的。另据资料显示,大陆南方的部分植物拥有明显的主动运动的特性,会捕食停留在叶片上的昆虫。受迫运动物通常都是没有灵智的,可以是固体例如岩石、木头,也可以是液体甚至是气体。在月上世界,包括月亮、太阳及其他五颗星星的运动,究竟是神在创造它们时赋予了他们与人类似或比人更为高级的灵智,使得他们能在天壳上进行主动运动?或者是七颗星星本身并不具备灵智,无法进行主动运动,而是天壳具有灵智,推动七颗星星进行受迫运动?又或是天壳与七颗星星都不具备灵智,都无法进行主动运动,而是神另作他安排,以另一个具有灵智的力量在大地的另一头推动着天壳进而推动着七颗星星进行受迫运动?这些我们不得而知。也许要翻过麦斯瑞维斯高原之后、来到塞伯戈里大沙漠的尽头,才能探究月上世界运动的本质。
当然,有关主动运动物与受迫运动物的分类,有些时候却并不如此明晰。尼恩格兰地区的斯塔拉达(Stalactite)司祭曾与我讨论过有关钟乳石*的运动物分类问题。在尼恩格兰西南方的费勒盆地,有一些地下空洞。其中就有一些如笋或倒挂着的笋一般的被称为钟乳石的岩石。经过开矿者长年累月的观察,发现这些钟乳石会慢慢变高变长。这种缓慢生长的运动有些类似植物的生长运动,但凿开其内部仍是如岩石一般的结构。因此钟乳石究竟是否具有初步的灵智、以及其缓慢长高的过程到底是否属于主动运动,目前没有定论。在此我作出一种假设,以待后人验证:钟乳石本身仍属于岩石,因此只能做受迫运动,而在钟乳石的内部或根部,十分隐蔽地藏有一种植物,这种植物在其内部或根部生长,不断地做主动运动而迫使钟乳石向顶部伸长。
§持续受迫运动的施迫物探究
上述我们已经提到:受迫运动物要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或保持运动状态,都必须依赖于其他运动物的持续作用。然而我们日常的观察经验并不如此,而是常常发生如下的情况:当受迫运动物在作受迫运动时,施迫物离开受迫运动物,该受迫运动物仍能保持在时间内、在空间中的一小段连续位置变化(即仍运动)直至静止。以实例来说,就是小球在经人手推出并且手离开球后,球仍能滑行一段距离最终停止下来。那么,在从施迫物离开受迫运动物(人手离开球体)开始,到受迫运动物静止(小球停止下来)为止的这段时间内和空间中,究竟是什么推动着小球呢?
对此,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例如晓光的一位占星术士认为:是施迫物在向受迫运动物作用的同时,也向运动表面发生作用而导致运动表面倾斜,受迫运动物继续滑行。以实例来说,就是人手在推小球的同时,也将小球运动所在的桌面或地面压下去了一点,所以在放手之后小球能继续运动一段。这种观点,我认为是错误的。因为除了在坚固的平面会发生这种受迫运动物离开施迫物后继续运动的现象外,在空气中也会发生这样的现象。例如拉开弓,在弓弦迫使箭矢离开弓箭后,箭矢仍能飞行很长一段距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说人在拉弓弦的同时,也把空气压扁了,因为气体并不是一个坚固的运动表面,不会发生倾斜或变形的现象。
另一个解释是来自于夏维朗国立图书馆的馆员。他认为当受迫运动物发生受迫运动的整个过程中或是施迫物即将离开的一瞬间,有一种被他称为“被印入的力”由施迫物而传递到了受迫运动物中,因此受迫运动物在其内部“被印入的力”的作用下,发生了一段和主动运动物类似的、可以在没有其他施迫物施迫的情况下持续的运动。并且这位馆员还解释称这种“被印入的力”是具有耗散性的,因此无法在受迫运动物内部停留很长时间,会逐渐消失,其具体表现就是受迫运动物离开施迫物后逐渐变慢直至停止。对于他的这种观点,我曾约他在国立图书馆三楼窗口做了一个实验。我们拿了一根橡筋和数枚鸡蛋,将橡筋拉至同样长度,将鸡蛋置于橡筋口上,从窗口分别垂直向上以及垂直向下弹射数枚鸡蛋。实验现象是:向下弹射的鸡蛋都以极快的速度砸落在地面,而向上弹射的鸡蛋则持续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大约半层楼高度)后落到地面。这个实验表面:以相同的力迫使橡筋并间接迫使鸡蛋作垂直向上及垂直向下的受迫运动,受迫运动物(鸡蛋)与施迫物(橡筋)分离后,其后续的运动在不同方向上表现不一致。而在该馆员“被印入的力”假设中,传递到受迫运动物中的“被引入的力”应该是在各个方向上都相同的,无法解释为何其在垂直向上与垂直向下两个方向上运动表现不同的情况。
接下来,我将提出我对这个现象的解释:当受迫运动物离开施迫物后,推动其运动的是来自于空气的推动力。当一个物运动时,其在空间中发生位置改变,而当物体到达后一瞬间的位置时,其前一瞬间的位置就会产生虚空,此时空气就会迅速填补进来。因为自然界有一种排斥虚空的倾向,反之如果一个物运动改变了位置,其原来位置仍不被空气填补,则自然界会留下坑坑洼洼的许多虚空,这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在自然界的这一“排斥虚空倾向”的作用下,空气发生受迫运动,填补进受迫运动物前一位置的空间,空气的这种运动因此进而造成了对受迫运动物的一种推动作用(施迫)。因此:当受迫运动物“离开”施迫物时,其实填补进来的空气成为了新的施迫物。但由于空气的推动作用微乎其微,因此运动速度逐步减慢,受迫运动物也在持续一段运动之后就停止下来。
我提出的这个“填补空气施迫”假设,能很好都解释为何在上述夏维朗国立图书馆弹射鸡蛋的试验中,向上运动的鸡蛋的运动速度要明显慢于向下运动的鸡蛋。我们知道,我们所处的月下世界,在贴近月亮天壳的下方是厚厚的一层大气圈,这层大气圈的高度是我们难以想象的,自古以来各家计算数据也有十分大的差异,但总之,大气圈的高度是远高于夏维朗的任何一幢建筑物的,因此,夏维朗国立图书馆三楼的窗台,与大气圈的高度相比,是十分低矮的。若是以国立图书馆三楼窗台为分界线的话,在其上部的大气圈要远远厚于在其下部的大气圈厚度,也就意味着国立图书馆三楼之上的气体要远远多于其下的气体总量。这样结论就十分明了了:当鸡蛋被垂直向下弹射时,有十分巨大量的气体在自然界“排斥虚空倾向”的作用下,向下推挤鸡蛋,因此鸡蛋被空气推动的作用力十分巨大,落地速度也很巨大;而反之当鸡蛋被垂直向上弹射时,受到自然界“排斥虚空倾向”而填补进来的空气,仅限于从岩石圈(地面)到三楼窗台高度这极薄的一层,因此当空气从下方填补鸡蛋运动造成的虚空时,其作用力明显就小了,因此鸡蛋在离开橡筋后持续向上的运动速度也就明显小于向下运动的速度了。
§总结
结论一:运动,是指物在时间内、在空间中发生连续的位置变化的现象。
结论二:运动物可分为主动运动物与受迫运动物两类。
结论三:当受迫运动物离开施迫物后,推动其运动的是来自于空气的推动力。这种空气的推动力,其来源则是自然界的“排斥虚空倾向”引起的空气填补运动。
——————————————————————————————————
超游后记:
前几天在聊天,说到正经故事没什么人回复,倒是轻松愉快的娱乐性质的文章回的人倒不少。于是我当时就产生了一个玩笑似想法:干脆写一篇议论文吧!于是,这篇完全没有故事性可言,但却完全基于yz世界观的硬邦邦的《论运动》就诞生了!
上面的正文确实很拗口,所以我在这个后记里用大白话来解释一下:惯性,这个概念我们在中学物理课上都学过。小球滚落、弓箭飞出、急刹车时乘客往前倒,这些都是惯性的作用。惯性定律其实就是说一个物体不受外力的情况下会保持运动,就好比脱手了的保龄球还会继续往前滚不然也玩不成保龄球了。但是古人不知道,古人一直以为运动必须伴随着力。所以古人就很奇怪,球脱手、箭离弦了以后,到底是什么推动着它继续运动呢?
于是中世纪的人们就提出了各种想法,本文中的“被印入的力”就是其中的一种。这是一个在后世看来十分进步的概念,因为它已经初步地认识到,物体持续运动不是因为外界有力作用,而是因为其内部有一些什么东西在发生作用。后来这个概念继续发展,到了伽利略和牛顿那里就变成了惯性。
在本文中,我给蔡司这个角色的设定是让他反驳这个观点,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物体运动是由于空气的推动。其实就物理学发展史来看,这个观点是倒退的,仍是把持续运动的原因归结为外力。尽管在本文里蔡司做了一次“科学进步的敌人”,但中世纪及前前后后的那些年代里,也正是那群吃饱了饭没事做的神学家用神学和自然哲学里的各种观点、假说、实验、理论互相争鸣,才筑起了中世纪经院哲学的辉煌。
我想以本文启示阿泽兰大陆每一位深思者笔尖书写下的理性与窗栏间摇曳的烛光。
参考书目:《近代科学在中世纪的基础》。
钟乳石:http://savan.net/forum.php?mod=r ... tid=7301&pid=135753
此片正史中有提及。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